1958年,美国的H.F.shroyer发明了用可发性泡沫塑料模样制造金属铸件的技术并取得了(号USP2830343)。初所用的模样是采用聚(EPS)板材加工制成,采用粘土砂造型,用来生产艺术品铸件。采用这种方法造型后泡沫塑料模样不必起出,而是在浇入液态金属后聚在高温下分子裂解而让出空间充满金属液,凝固后形成铸件。1961年德国的Grunzweig和Harrtmann公司购买了这一技术加以开发,并在1962年在工业上得到应用。采用无粘结剂干砂生产铸件的技术由德国的H.Nellen和美国的T.R.Smith于1964年申请了。
涂料用途编辑
消失模涂料在消失模铸造中的作用
消失模涂料的作用在于支撑和保护泡沫模型、防止液态金属渗入砂子和粘砂、吸收分解产物和让分解气体通过涂层、保持泡沫模型挥发后形成的型腔的完整、并保持液态金属热量不会很快散发。因此消失模涂料的使用可以降低消失模铸件表面粗糙度,确保铸件精度,减少或防止铸件粘砂、砂眼、气孔、金属渗透、冷隔、浇不到、积碳等缺陷。所以消失模涂料应具有足够的耐火度、一定的机械强度、恰当的保温和导热性能、合适的透气性和吸收液体分解产物的能力、光滑的表面、足够的涂刷性能、不与泡沫模型发生化学反应等。
阳极氧化处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在适当的电解液中,以合金零件为阳极,不锈钢、铬、或导电性电解液本身为阴极,在一定电压电流等条件下,使阳极发生氧化,从而使工件表面获得阳极氧化膜的过程。按其电解液的种类及膜层性质可分为硫酸、铬酸、草酸、混酸、硬质和瓷质阳极氧化;根据各种阳极氧化膜的染色性能,只有硫酸阳极氧化获得的氧化膜适宜染色;其他如草酸、瓷质阳极氧化膜虽能上色,但干扰色严重;铬酸阳极氧化膜或硬质氧化膜均不能上色;综合所述,要达到阳极氧化上色的目的,仅有硫酸阳极氧化行。
为主见结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原先要由多个零件加工组装的构件,采用EPC工艺后可以通过分片制模然后粘合的办法整体铸出,而且型芯可以省去,孔、洞可以直接铸出,这就大大节约了加工装配的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加工装备的投资。一般说来,与传统铸造工艺相比,EPC技术设备投资可减少30%~50%,铸件成本可下降10%~30%。金属液的流动前沿是热解的消失模产物(气体和液体)。它会与金属液发生反应并影响到金属液的充填。如果金属充型过程中热解产物不能顺利排除,就容易引起气孔、皱皮、增碳等缺陷。这就要求工艺师掌握消失模铸造成形原理,正确设计浇注系统,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模具的制造成本较高,要求有一定的生产批量。否则很难获得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