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工艺流程
黄菲林的制作:
1.方法:用黑菲林作母片通过曝光,将黑菲林上的图像转移至黄菲林上。
2. 作用:
a.曝光的作用,是通过曝光将黑菲林上的图像转移至黄菲林上;
b. 氨水显影机,是将已曝光的黄菲林通过氨水显影机,使其成为清晰、分明的图案;
c. 过保护膜的作用,是在黄菲林的药膜面上贴上一层聚乙酯保护膜防止擦花;
3.设备/工具:曝光机、氨水机、辘保护机、10倍镜。
種名:NCプラビューティー NCP11/22型 [特許]、SCP22型、NCP22-2JC型
用途:小型~大型サイズまで偏光板の端面鏡面加工
特長:スマートフォン・タブレト端末など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に使用されている偏光板・導光板の端面鏡面加工。中小型サイズ対応のNCP11/22型、と使い易さを追求したSCP22型、超大型サイズ対応のNCP22-2JC型をラインナプ。
发展简史
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而组成完整的线路。在当代,电路面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而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成了占据了jue对统治的地位。
20世纪初,人们为了简化电子机器的制作,减少电子零件间的配线,降低制作成本等优点,于是开始钻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线的方法。三十年间,不断有工程师提出在绝缘的基板上加以金属导体作配线。而成功的是1925年,美国的Charles Ducas 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成功建立导体作配线。焊接工作完成后,对整个电路板进行权面的测试工作,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就需要通过第yi步设计的原理图来确定问题的位置,然后重新进行焊接或者更换元器件。
直至1936年,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Paul Eisler)在英国发表了箔膜技术,他在一个收音机装置内采用了印刷电路板;而在日本,宫本喜之助以喷附配线法“メタリコン法吹着配线方法(特许119384号)”成功申请。而两者中Paul Eisler 的方法与现今的印制电路板为相似,这类做法称为减去法,是把不需要的金属除去;表面处理(SurfaceFinish):由于铜面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氧化,导致无法上锡(焊锡性不良),因此会在要吃锡的铜面上进行保护。而Charles Ducas、宫本喜之助的做法是只加上所需的配线,称为加成法。虽然如此,但因为当时的电子零件发热量大,两者的基板也难以配合使用,以致未有正式的实用作,不过也使印刷电路技术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