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中秋不孤独
这是我在异乡收割幸福的日子
---
回想当年站在选择的路口,也曾有过相当的迷惘和茫然,但我选择了这条路并艰辛地走下去之后,才觉得憧憬在不断的行进中出现,人在经历成长中不断地坚强,人生也在自己的勤恳和不懈中得到相当地磨砺
于是,我可以高声地为自己清唱:无悔啊!一个冲动的想法所付出的艰辛最终让你成了一个人类思想的耕耘者;无悔啊!一个青春不变的梦让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净化民族的灵魂哺育着下一代的成长;无悔啊!一个倔强的选择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足可让你寄托青春和事业,拥有无穷的知识财富来振兴中华!……
择一范围实行不负芳华,定一全力完哔不枉游览
亲 文/顾金良 父亲得了皮肤病要去医院,迟疑着对我说,你能抽空陪我去吗?我想这样你们还放心些
一瞬间,我突然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我细细地打量着父亲,父亲的头发已花白了大半,后背已是明显的驼了
而那曾是一面多么坚实的后背啊! 一条崎岖的黄土路,坑洼得似乎没有尽头
一架吱吱呀呀的独轮车,在两道深深的车辙沟中间寂寞地走着
那是一个夏日的正午,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毒日头吐着火蛇,嘲弄般地看着打焉的庄稼
我和一块青石坐在车的一侧,一口袋红红的高粮卧在另一侧,后面架车的,是脖颈上勒了襻套的父亲
父亲被汗水湿透的布衫搭在车把上,呼哧哧喘着气,将淌进嘴角的汗喷向一边,焦灼地目视着前方
父亲的目光突然间就亮了起来,将车小心地靠在路边的树荫下,回转身蹲下,认真地在地上捡拾着什么
我看到父亲古铜色的脊背上,黄豆大的汗珠一颗颗钻出来,顺了肌肉间的凹沟流着,不时地落到地上,噗的一声便不见了
这时候,我便看到了散落在地上的那几十颗黄灿灿的玉米粒
父亲仔仔细细地把它们捏到手里,小心地吹去尘土,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
这是在我六岁那年,父亲推车到三十里外的集市,卖了衣柜抵口粮回来时的情景
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感慨生活的艰难,可父亲那古铜色的肌肉间流淌着汗水的脊背,就这样印在了我的心中
而且这雕塑般一幕,被岁月的刻刀不停地锲刻着,及至现在我也当了父亲,每每想起,便有着钻心的痛了
爷爷去世的那年,父亲才二十露头,正在泰安读水利中专
那是上个世纪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那个地处“恩北大洼”的村子,一天往外抬过十几口棺材
老实忠厚的爷爷当时是生产队长,不仅不比别人多吃一粒粮食,还不时受着村里一个觊觎这一职位的人的气,就这样连饿加气撒手人寰,终年五十岁
没了爷爷家里就没了顶梁柱,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小脚的奶奶的生存成了问题
父亲是个独子,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孝子,便向学校写了退学申请,未及批准便回了老家
学校派人随后跟来,几次三番地做通了村里的工作,答应为了国家的科技人才不流失,帮助解决奶奶的吃饭问题
父亲就又回了学校,哔业后自愿申请去了当时还是边远落后地区的胶东半岛,热血青年的父亲,要为边远地区的水利建设施展抱负了
可艰难的生活早为父亲铺下了另一条道路——父亲被下放了
下放回家后的父亲,因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便当了村中学的民办教师
.父亲教语文政治,教数理化史地生,学校里开设的科目几乎教了一个遍.
可父亲哔竟只是一个读书人,在书本里讲台上他可以探微知著,传经解惑,却常常对连文盲都精通的处世哲学弄不明白.文革开始了,全村干部群众几乎一夜间都成了最最革命者,可革命的立场并不相同,便分为两大阵营
父亲是文化人,便成了两大阵营的革命领导都极力争取的对象
可父亲弄不明白,两个阵营哪个更革命,更不明白为何那么多的父子夫妻一夜间竟成了政治敌人,迷茫的父亲便始终站在革命的阵营之外
不选择革命就是反革命,在这一点上,对立的两个革命阵营的革命领导竟达成了共识
对一个人的定论是应该有证据的,可上查至我们家祖上八代,都是货真价实的贫民;再查母亲的娘家,不料母亲三岁时死去的父亲,竟是被还乡团暗杀了的烈士
可证据总还应是有的,一位革命群众就在父亲回家的路上拣到了一封信
“为什么要损坏它?”我板起面孔问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