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1
发货:1天内
针对切分轧制时切分导卫频繁粘钢进而造成堆钢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是切分导嘴设计不合理造成。该装置结构紧凑、实用,从而避免生产线堆钢影响生产作业率和产量,并减少棒材生产成本,产量得到提高。原设计两片切分导嘴之间留给红钢空间偏小,切分导嘴分料棱与红钢接触过于紧密。而红钢塑性好,表面摩擦系数大,冷却水又不充足,一段时间后,摩擦脱落物逐渐积累,发生粘钢,进而堆钢。为此,重新设计了切分导嘴,将分料棱改为圆弧过渡,增大过钢空间。切分导嘴上开出冷却水路,强制冷却导嘴。 改造实施后,切分导嘴粘钢现象大大减少。针对随后出现切分轮严重粘钢问题,改造切分轮压紧碟簧和加强维护,减少了过钢时切分轮弹跳。
切分轧制工艺虽然有效的提高了作业率,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受钢温波动、轧槽磨损、孔型系统设计、导卫安装、轧槽加工精度等方面因素影响,使每根轧件尺寸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从而形成线差,线差大时很容易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波浪弯、冷床乱钢、3#飞剪堆钢等事故的发生。圆钢和螺纹导卫调整圆钢和螺纹导卫调整(一)单线部分1、所有的进口滚动导卫在调整时,导卫的导辊必须距导卫的轧制中心线(导卫中心线)是一致的,禁止导辊的偏向,那样会产生进口对不准,导辊易损坏,轧件易倒料。若想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解决好线差问题。
80万吨棒材轧钢生产线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之原料技术条件: 连铸方坯的检查验收应符合YB/T2011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条件有:1.连铸坯端部的切斜不得大于二十毫米。然而由于切分轧制工艺的复杂性,对切分轧制理论及切分设备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工业应用,因此对切分轧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合理设计切分设备,是促进切分轧制技术深入发展的必要手段。2. 连铸坯长度长为十二米,短为六米,长度公差为+七十毫米。3.连铸坯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重皮、结疤、夹杂、深度或高度大于3毫米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皱i纹、冷溅、耳子、凸块、凹坑和深度大于2mm发纹。连铸坯横截面不得有缩孔、皮下气泡。4. 连铸坯鼓肚高度不得超过连铸坯边长的允许正偏差。5. 连铸坯不得有明显的扭转。6. 连铸坯端部因剪切变形造成的宽长不得大于边长的百分之十。7. 连铸方坯边长一百五十毫米,边长允许公差±五点零毫米,对角线允许公差≯七点零毫米。8. 连铸坯的弯曲度每米不得大于二十毫米,总弯曲度不得大于总长的百分之二。9. 连铸坯表面缺陷必须清除。清除应沿纵向清除,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深度的6倍,长度不得小于深度的8倍,表面清除的深度不得大于连铸坯厚度的百分之十,两相对面清除深度之和不得大于厚度的百分之十五,清除深度自实际尺寸算起。10. 钢坯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1499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