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1
发货:1天内
近年来,使用乒乓球发球机进行辅助训练越来越普及,因为发球机能代替许多对手之间练习中所练不到的东西。 例如对初学者来讲,刚开始时不是将球打出界就是下网,捡球的时间比真正在台上练球的时间还要多,所以技术提高就很慢,也会削弱自己打乒乓球的兴趣。但使用发球机作为辅助训练,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开始的时候,把发球机的出球速度和频率都调节慢一点,弧度稍调高一点。在业余比赛往往赢得比赛都是正手侧身技术非常好的选手,在前三板,就亮出来,主动使用正手侧身技术。发球机发出的落点也是从单一开始,然后到半台,后到全台。对旋转球的练习也是同一道理,开始的时候练习打上旋球,掌握好了以后慢慢开始练打下旋球、左侧旋、右侧旋等各种旋转的球,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对初学者固化动作,提高球技自然有很大帮助(当然前提条件是有人先教会正确的动作,再利用发球机进行固化训练)。
产品名称:双蛇全自动乒乓球发球机
型号:FQJ-2S型(陪练系列) 市场零售价5680元
功能介绍:
1、 一键可得功能:包括攻球、削球、前冲球、长胶球、高吊球以及九种发球,全部自动;
2、 球性调整区:包括上下轮转速、供球频率;(调整区间在0~9.0档)
3、设置基本套路组合键,包括球、两点球、三点球、左二右一、右二左一及不球。
4、机头横摆设置:分左、中、右三区,配合基本套路组合键,可实现不同摆幅的多种套路组合。
5、 纵摆行程范围40度,设有上下调整按键;
6、 球性保存键:长按此键可将设置的当前状态下的球性参数进行保存。
7、 还原键:机头还原到初始角度,横摆编程取消,长按将球性恢复为出厂设置。
如何用发球机练习乒乓球技术打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一步,让发球机作你的入门老师,却可以轻松地实现的多球训练环境,规范的击球落点与旋转。关键的是,它可以随时调整,有针对性的对初学者认为自身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练习。
发球机老师的入门训练计划:精练单点打好基础
1、正手位的正手攻球,100个/组,每次两组
2、反手位的反手拨球(或推挡、横打),100个/组,每次两组
3、反手位的侧身攻球,100个/组,每次两组
练习不转球的目的是为了固定击球动作,提高球感,同时还能培养击球时对来球弧线、速度、击球点的判断,是进行一切联系的根本,如同能够提高功力的内功一般,练的水平越高、越扎实,实战中使用出来的招数杀伤力就越大。
威海双蛇乒乓球发球机温馨提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保证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这样才能起到固定动作提高对各单项技术的掌握的作用,否则只能伤及自身。
关于乒乓球该怎么才能打出更快的球速?(下部)4、选择好的击球时间
正确的击球时间能够加快速度。但是业余球友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只击球的上升期可以提高速度。
这种击球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球速。因为它缺少节奏变化,而且当手臂发力较多时,回球容易出界,而发力较小时,球速又会偏慢。
击球时间在打球实践中应用多的应该是“上升晚期”、“高点期”、“下降早期”,需要根据不同的来球,配合自己的比赛节奏不断调整。
同时可以利用对方的球速。对方的球速慢,你可以加大动作,有利于击球力量,同时能保证在上升期击球;对方的球速快,你必须减小动作,保证上升期击球或高点期击球。
5、加快衔接,打开落点
加快衔接即快速连续击球,是连续速度的体现。若步法到位,要想连续快速地击球,关键在于提高动作的还原速度,加强动作的协调性,并相对减小动作的幅度。
线路和落点的变化能体现速度效果:我们在打球时,如果对手是同一个节奏、同一个线路、同一个落点,即使是很快速度的球,我们也很容易还击。因此,这种速度其实是体现不出速度效果的,只有与不断变换的线路和落点相结合,才能体现出速度的好的效果。
6、降低弧线
弧线也是乒乓球的五大要素之一,弧线低能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距离,从而间接加快球的飞行速度。
在进攻技术中,这种差别或许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发球、削球、搓球上就比较明显了。
当然,考虑到击球的稳定性(因为有球网),必须制造一定的弧度,在能过球网的前提下,弧线越低则速度越快。
“快”是建立在身体素质、技术积累上的,想要“快”就两个字——多练。
乒乓球技术八大误区1、快搓比慢搓旋转要弱。
出自教科书。理由似乎是慢搓磨擦的充分。但在胶皮海绵越来越好的今天,仅靠小动作的台内球,并不遵循这一规则。情况似乎还是相反的。
2、拉弧圈时,擦球越薄,球越转。
见于某部教科书。受其害的爱好者之多,之广,之深,让人无语。
3、高吊比前冲旋转要强。
也是教科书中的理论。其实二者都是在转上下功夫。前冲弧圈的速度也是靠摩擦得到的。二者的区别就是力在向前和向上的分配上不一样。但力都是用在了加转上。这是一条没有经过检验的‘想当然’的结论。
4、拉弧圈时甩手腕会不稳定。
见于某些书籍和一些人士。甩手腕是一个加转的动作。我认为球的上旋越强,球越稳定。尤其是反手位,甩手腕会弥补因为反手位身体的限制而造成的摩擦球不充分。至于稳不稳定,看你力向上和向前的分配合不合理。
5、反手弧圈力量小于正手,但稳定性比正手好。
经常出自某些人士的口中。错误的是后半句。如果能专门对此作一个统计,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真实情况是相反的。理由很简单:转则稳。
6、如遇强烈下旋,拍形可稍后仰,触球中下部。
各处都能见到这个理论的影子,如果他指正胶,没问题。但可惜好多都是见于弧圈球的动作描述中。如果有人能照着这个动作高质量的拉起强烈下旋,我佩服。
7、拉直线比拉斜线难度大。因为斜线长,容易上台。
见于某些解说员的语录。不知他从哪里得到'拉直线比拉斜线难度大'这个论断,然后又靠自己的推理得出理由'斜线长,容易上台'。真是太不负责任的想当然的东西。
8、侧拉是王浩首先使用的。
这句话频繁的被解说员说出,让不少国人自豪。但这项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并不难想到,技术难度也不大。横板出现这么长时间,做梦也梦出来了。老天爷干嘛非要中国的王浩来首先发明使用!